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外交賽局理論模擬
A Simulation Approach to Diplomatic Game Theory 
開課學期
100-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系  
授課教師
邵軒磊 
課號
PS4615 
課程識別碼
302 516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14:20~16:20) 
上課地點
社科4 
備註
總人數上限:80人
外系人數限制: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2PS4615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課程概述:

本教案研究試圖提出「模擬」情境,以「一戰之前的歐洲」做為舞臺,請參與學員扮演「國家」,國家決策者必須因應當時的情境,與其餘國家合作或對抗,同時做出外交與軍事的指令與對應。把政治系學生所學或將學之「政治學理論/國際關係理論」,以某種真正互動的方式實踐。也就是說,相對於理工學院能以「實驗」驗證所學,政治系也能在某種互動之中,檢驗「國際條約是否能確實被遵守?」、「和平應該如何被確定?」、「國際道義與國家實力的關係?」這樣一來,就能使得所學得以實踐,更能在「做中學習」。
教學乃教師依據學習的原理原則,運用適當的方法技術,刺激、指導和鼓勵學生自動學習,以達成教育目的的活動。教學是目的導向的活動,旨在促使學習者獲得知能。本課程設計出某種「情境」。比如扮演國家決策者,處理國家外交問題:比如扮演俄羅斯的小組必須同時與土耳其、德國、英國談判,用以化解可能出現的同盟與圍攻情境。同時土耳其、德國、英國等國也必須採取對應措施,化解其他國家的聯合。但單一國家又無法發展,必須與其他國家聯合,以同盟方式聯合圍攻其他國家。也就是說,「同盟/瓦解」這樣環環相扣的結果,造成具體而微的各種問題,也讓同學要針對各種問題來選擇國家發展方針。簡言之,本學習有效使用問題導向式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法,針對問題,而誘導學生使用以往學過的政治學理論來解決。較諸以往的文獻學習方式,更有創造性。這樣一來,伴隨著「談判理論」的正規教學方式,更有助於同學們即刻實踐,即學即用,增加學習效果。
模擬研究法通常要借助於模型手段,但同一般的實驗模型不同,它不是要在固定的實驗背景條件下檢驗實驗體系中一變量對另一變量的影響,而是要再現模仿體系各要素和變量之間的互相作用的過程。是動態的,注重的是變化、發展或過程。經由模擬中的價值和變量間的關係賦予選定的變量,該模擬模型就可以通過模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要素的互相作用來操縱。課堂上以”Diplomacy” 為主要實驗道具。

課程安排:

週次 日期 主題 附註暨參考資料
一 課程簡介
二 體系論、博奕與決策理論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2003。
明居正,1999,「國際體系理論與兩岸關係」,載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頁365-388。
包宗和,「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載於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修訂版,1999,頁337-363
三 談判技巧 Richard H. Solomon,《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先覺,2000。
丘宏達、任孝錡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6年。
楊開煌,《談判策略研究》,台北:冠志,1994。
Joe Navarro、Marvin Karlins, 《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大是文化,2009。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書局,民國96年。
四 一戰前外交史簡述與實驗情境簡介 季辛吉,《大外交》,台北:智庫,1998。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2002。
五 實驗進行 實驗、討論與記錄
六 實驗進行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七 實驗進行I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八 實驗進行IV 實驗、討論與記錄
九 實驗進行V 實驗、討論與記錄。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10月。
十 實驗進行V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一 實驗進行V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二 實驗進行VIII 實驗、討論與記錄(期中報告繳交日)
十三 實驗進行IX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四 實驗進行X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五 實驗進行X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六 實驗進行X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七 實驗進行XIII 實驗結束
十八 實驗總檢討 期末報告繳交日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長久以來,國際關係/政治學總有關於「科學性」的爭論;由於研究對象(國家)幾乎無法被設計成「實驗」,因此政治學研究常侷限於文獻與調查。本課程以「模擬」方法,設計課堂成員扮演國家,彼此談判互動,可以相當程度達到國際關係/政治學的實驗可能。其次,本計畫開設於政治學系,旨在讓政治系學生所學之「政治學理論」,以某種真正互動的方式實踐,更能在「做中學習」。在互動模擬過程中,配合教師設計的種種狀況,能夠達到問題導向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本課程也使用blog, CEIBA等系統,將「科技融入教學」,使同學學習有效率。最後,課程的目標是,不以傳統背誦方式,而是以「實踐方式」,將政治學知識融入真正實踐當中,寓教於樂,能夠成為學生之長期記憶。
 
課程要求
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外交賽局理論模擬
英文名稱:A Simulation Approach to Diplomatic Game Theory
授課教師:邵軒磊博士, hlshao@ntu.edu.tw
授課時間:二78(3:30-5:20,)
研究室電話:02-23519641-501
研究室號碼:研究大樓412(徐州路21號)
Office Hours:週五上午9:00-12:00


課程安排:
週次 日期 主題 附註暨參考資料
一 2/21 課程簡介 放回憶錄 登記FB
二 2/28 放假
三 3/6 3/4截止
確定組員確定國家
一戰前外交史簡述與實驗情境簡介 問卷二
季辛吉,《大外交》,台北:智庫,1998。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2002。
四 3/13 體系論、博奕論
問卷四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2003。
明居正,1999,「國際體系理論與兩岸關係」
包宗和,「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
五 3/20 談判技巧
問卷一 Richard H. Solomon,《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先覺,2000。
Joe Navarro、Marvin Karlins, 《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大是文化,2009。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書局,民國96年。
六 3/27 問卷三
助教出席 介紹諸國:40分
選國:30分鐘
試跑:40分鐘
七 4/3 放假
八 4/10 實驗進行I 實驗、討論與記錄
九 4/17 實驗進行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 4/24 實驗進行I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一 5/1 實驗進行IV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二 5/8 實驗進行V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三 5/15 實驗進行V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四 5/22 實驗進行V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五 5/29 實驗進行VIII 實驗、討論與記錄
十六 6/5 實驗進行IX 實驗結束

十七 6/12 實驗總檢討
(後測) 外交解密日
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10月。
十八 6/19 期末報告繳交日 期末報告繳交日CEIBA
參考書目:

Joe Navarro、Marvin Karlins, 《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大是文化,2009。
Richard H. Solomon,《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先覺,2000。
丘宏達、任孝錡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6年。
包宗和,「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載於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修訂版,1999,頁337-363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2003。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書局,民國96年。
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10月。
季辛吉,《大外交》,台北:智庫,1998。
明居正,1999,「國際體系理論與兩岸關係」,載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頁365-388。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2002。
楊開煌,《談判策略研究》,台北:冠志,1994。

評分方式:

模擬實驗參與結果 30%
課堂報告與同儕評量 40%
期末報告 30%


教學網站:CEIBA

課堂上以”Diplomacy” 為主要實驗道具,將學生分為七組,每組學生指揮一個國家,其國家強盛就反映在個人成績上。每次課堂(一小時)中,進行一個回合。其中包括:國際宣言時間(10分鐘)、會談時間(30分鐘)、指令時間(5分鐘)、指令結果及解說時間(15分鐘)。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Joe Navarro、Marvin Karlins, 《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大是文化,2009。
Richard H. Solomon,《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先覺,2000。
丘宏達、任孝錡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6年。
包宗和,「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載於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修訂版,1999,頁337-363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2003。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書局,民國96年。
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10月。
季辛吉,《大外交》,台北:智庫,1998。
明居正,1999,「國際體系理論與兩岸關係」,載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頁365-388。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2002。
楊開煌,《談判策略研究》,台北:冠志,199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簡介  
第2週
3/4  外交史 
第3週
3/13  體系論、博奕與決策理論</br>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2003。 </br>
明居正,1999,「國際體系理論與兩岸關係」,載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頁365-388。 </br>
包宗和,「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載於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修訂版,1999,頁337-363  
第4週
3/20  模擬規則講解、分組試作 
第5週
3/27  實驗進行 
第7週
4/5  休假 
第8週
4/10  實驗進行 
第9週
4/17  實驗進行 
第10週
4/24  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1997。</br>實驗進行。 
第11週
5/1  實驗進行 
第12週
5/8  實驗進行 
第13週
5/15  實驗進行 
第14週
5/22  實驗進行(公假停課) 
第15週
5/29  實驗進行 
第16週
6/5  實驗進行(最後一次模擬) 
第17週
6/12  實驗結束、外交解密日、課堂討論、頒發獎品(全員必須出席)。 
第18週
6/19  期末報告繳交